动辄得咎的成语故事


动辄得咎

拼音dòng zhé dé jiù

基本解释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动辄得咎的典故

唐朝时期,韩愈学识渊博,被任命监察御史,因反对宦官利用“宫市”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被贬,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作《进学解》感慨自己:“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动辄得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得意洋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反手可得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纸老虎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犹之世俗所称纸老虎,望之若真,未尝不可欺人于一时,决不能持于久远。”
水至清则无鱼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披肝沥胆 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力小任重 《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晕头转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挥霍无度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算无遗策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