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降龙的成语故事


伏虎降龙

拼音fú hǔ xiáng lóng

基本解释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暂未找到成语伏虎降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伏虎降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天府之国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一门心思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浇风薄俗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爱才如渴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慷慨悲歌 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