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架屋的成语故事

拼音wū xià jià wū
基本解释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
屋下架屋的典故
晋朝时期,庾仲初写了《扬都赋》送给庾亮,庾亮极力抬高其身价,说可以与张衡的《二京赋》以及左思的《三都赋》媲美。于是人人争相抄写。太傅谢安则认为评论过高,这是屋下架屋,处处模仿别人的作品,内容十分乏味。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屋下架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含辛茹苦 |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 任人唯亲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
| 炒鱿鱼 | 张贤亮《出卖“荒凉”》:“绝对听从我指示,做不到这点,立即‘炒鱿鱼’!” |
| 望尘莫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 顺口溜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
| 鼠凭社贵 | 南朝 梁 沈约《恩幸传论》:“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 |
| 遗形藏志 |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
| 有去无回 | 柯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
| 年少无知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
| 下临无地 |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