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毫厘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shī háo lí
基本解释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暂未找到成语不失毫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失毫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青出于蓝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晕头转向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
| 捞一把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就想再捞一把,可是越捞越深。” |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
| 语不惊人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 酒后茶余 |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
| 异途同归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
| 纵横天下 |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黄巢纵横天下,朝中文武并不以社稷为重。” |
| 奋起直追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
| 欢聚一堂 |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