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
词语解释
伏罪[ fú zuì ]
⒈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英admit one's guilty;
引证解释
⒈ 服罪;认罪。
引《史记·循吏列传》:“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彭 遂伏罪,一州称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妇不知此事先为所侦,遂惶骇伏罪。”
⒉ 过去未暴露的罪行。
引《汉书·元后传》:“是岁, 新都侯 莽 告 长 伏罪与 红阳侯 立 相连, 长 下狱死, 立 就国。”
颜师古 注:“伏罪谓旧罪阴伏未发者也。”
《东观汉记·北海靖王刘兴传》:“县吏 张申 有伏罪, 兴 收 申 案论,郡中震慄。”
国语辞典
伏罪[ fú zuì ]
⒈ 承认自己的罪。
引《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近认罪
⒉ 犯罪处了死刑。
引《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
⒊ 隐伏未发的罪。
引《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是岁,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长下狱死,立就国,语在长传。」
英语variant of 服罪[fu2 zui4]
法语admettre sa culpabilité, plaider coupable
最近近义词查询:
渐渐的近义词(jiàn jiàn)
光棍的近义词(guāng gùn)
给予的近义词(jǐ yǔ)
打击的近义词(dǎ jī)
孤寂的近义词(gū jì)
蛮干的近义词(mán gàn)
生平的近义词(shēng píng)
开辟的近义词(kāi pì)
生机的近义词(shēng jī)
下班的近义词(xià bān)
场地的近义词(chǎng dì)
土产的近义词(tǔ chǎn)
评论的近义词(píng lùn)
相交的近义词(xiāng jiāo)
乡镇的近义词(xiāng zhèn)
行程的近义词(xíng chéng)
格格不入的近义词(gé gé bù rù)
静静的近义词(jìng jìng)
咄咄逼人的近义词(duō duō bī rén)
性命的近义词(xìng mìng)
通同的近义词(tōng tóng)
全部的近义词(quán bù)
哀伤的近义词(āi shāng)
引领的近义词(yǐn lǐng)
记录的近义词(jì lù)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