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陶渊明的诗 >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魏晋]:陶渊明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鸱鴸出现在城里,国内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国怀王时,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之山有奇鸟,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来就为迷者生,不必晓喻贤君子。

注释

鸱鴸(chīzhū):鸟名。见(xiàn):出现。

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鉴赏

  此诗用《海经》中两则奇异之神话,来表达诗人对政治时事感慨,其内涵具显隐两重。从表层看,含义颇为明确,古今学者多有解说。大致而言,是采《南经》所记述的鸱鴸、灌灌故事:柜“有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青丘之“有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通过对当年楚国屈原被放而怀王不悟,终至亡国历史教训的回顾,影射批评东晋政权在GR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用人上的亲信邪佞,疏放忠良,不重正士。此层含义,感慨极深,理想现实的冲突也很强烈,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渊明在当时特有的关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的治国尚贤重士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在东晋社会里所深切体会到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的感士不遇的家国身世之叹。如进一步对此诗的深层含蕴进行探索,可以发现,此诗还在一层奇幻迷离的神话气氛遮蔽下,隐含有陶渊明对当时敏感政治时事的进一步揭露之成分。具体而言,此诗在引用《海经》传说时,也利用上古神话系统,借“鸱鴸”之语言符号,暗示了恭帝被害的历史真相,在命义上,与诗人大致在同一时期所作的《述酒》有异曲同工之处。

陶渊明简介

唐代·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 陶渊明的诗(216篇)

猜你喜欢

题兰花二首 其二

元代龚璛

孤竹皆殷墨,两龚真楚清。试凭兰与蕙,难弟复难兄。

入施州杂咏六首 其一

明代潘希曾

匹马空山日易移,裹粮篝火傍崖炊。谁言野食无供帐,鸟作笙箫树作帷。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唐代刘禹锡

金貂晓出凤池头,玉节前临南雍州。暂辍洪炉观剑戟,
还将大笔注春秋。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
岘首风烟看未足,便应重拜富民侯。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六

明代钟惺

日日移家处处邻,吴头楚尾半波臣。罟师嚼米餐乌鬼,舟仆偷钱买白鳞。

鸦食肉能谋底事,獭衔鱼欲祭何神。黄头见我询潮步,笑是浔阳始过人。

汪仲子持令兄栗亭及诸君书自歙至广州相问于其归也为诗二章送之兼寄诸君 其二

清代屈大均

相思黄岳甚,况复故人多。汝向丰溪曲,为予传啸歌。

白云无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诸峰月,依依在女萝。

题徐氏贞节卷

何乔新

孤篁劲柏翠交加,静处幽闺阅岁华。誓保贞骸归北垄,忍移芳屣到东家。

梁间愁见春巢燕,庭际羞栽夜合花。青简已书中垒传,昭昭姱节世争誇。